健康养生

诚信、创新、健康、快乐

健康养生

首页 > 健康养生

为什么说保护骨骼健康是一辈子的事?

发布时间:2023/5/16 15:53:46 发布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 阅读量:

全生命周期   骨骼健康

骨骼是人体中坚硬的器官,从胚胎开始,人体就一直在不断地构建骨骼,直至青春期骨发育成熟,而后成熟的骨组织不断循环重塑的过程,从而支撑着我们的一生。

骨骼健康不再只属于老年人需要关注的领域,其实各个年龄段都要承担起维护骨骼健康的重任。

3d5f924310a7526e4c7502ebbf5da3ca.jpg

在2岁以前,骨骼处于快速发育期,身高发育较快。

男孩的2岁至12岁,女孩的2岁至10岁,骨骼处于发育减缓期,生长速度稳定均匀,正常生长速度约为每年5cm-7cm。

在青春期(男孩12岁至16岁,女孩10岁至15岁)骨骼又会迎来发育加速期。

从骨量角度看,从出生至 18岁时,骨量处于增长期,这段时间内随年龄增长骨量持续增加,骨密度也随之增加。

e94eebaabc35a910e6bf61a88e43cb88.jpg

从20岁至30岁,骨量仍在缓慢增加,年增长率为0.5%~1%,处于骨量缓慢增长期。

从30岁至40岁,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,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峰值期,女性骨峰值低于男性,此期大约可维持5年至10 年,称为骨量峰值相对稳定期。

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激素水平的改变,人体的骨代谢进入骨密度丢失前期,骨量出现轻微丢失状态。

在35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。

35岁以前,骨密度为上升阶段;35岁以后,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。

对于女性来说,女性生一次孩子,骨量流失约10%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速度超过了骨形成的速度,导致骨组织的丢失。

ceb2e43ffa6fada772e8f9db973cd76c.jpg

女性从40岁至49岁、男性从40岁至64岁,骨量呈轻微丢失,这段时间称为骨量丢失前期,此时女性每年骨量丢失率为0.4%~0.6%,男性为约为0.3%~0.5%。

女性绝经后1~10 年, 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,每年骨量丢失率为1.5%~2.5%,该期约维持5~10年。

65岁以后,女性骨量丢失速率降低到绝经前水平, 而男性男性则因肾上腺功能低下,生成的雌激素水平减低,同样会导致骨量的下降。

老年人尤其要防摔倒,一旦骨折,卧床休养一个月,骨量就会流失10%。

因此,从孩童到老年,骨骼健康就是一场关系深远持久战。

牢牢记住:全生命周期都要关注骨骼健康!


骨骼健康大数据:

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,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,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。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: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.2%,其中女性为32.1%,男性为6.0%;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.0%,其中女性患病率高达51.6%,男性为10.7%。数据还显示,我国低骨量人群也很庞大,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。40岁至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.0%,其中男性为35.2%,女性为32.8%,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.4%,其中男性为49.9%,女性为67.6%。也就是说40岁至49岁人群,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出现“低骨量”。同时,只有0.9%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,50岁以上患者也仅为7.0%,超九成患者不知自己骨质疏松。

由骨量丢失引起的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。忽视骨质疏松的防治,最直接和严重的危害就是骨折;在脆性骨折中,髓部骨折危害性最大、致残致死率最高;骸部骨折发生后,一半以上的人会永久致残或致畸,1年内死亡率更是高达20%%~24%。

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估计,2010年中国部骨折的花费为94.5亿美元,到2035年将增长到199亿美元,到2050年将增长到254亿美元。据预测,至2050年,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,相应的医疗支出高达1745亿元。

自1998年起,世界卫生组织(WHO)联合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,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永恒的主题。

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-2025年)通知》中提出,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